失眠的五大心理因素
失眠的心理因素
从临床来看,由生理因素、疾病因素、药物因素及饮食因素所致者的病例数远远少于由心理因素所致病的病例数。归纳总结,目前有5类导致失眠的心理原因是为心理学界所公认的:
怕失眠心理:许多失眠患者都有“失眠期特性焦虑”,晚上一上床就担心睡不着,或是尽力去让自己快入睡,结果适得其反。人的大脑皮层的高级神经活动有兴奋与抑制两个过程。白天时脑细胞处于兴奋状态。工作一天后,就需要休整,进入抑制状态而睡眠,待休整一夜后,又自然转为清醒。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相互协调,交替形成周而复始的睡眠节律。“怕失眠,想入睡”,本意是想睡,但“怕失眠,想入睡”的思想本身是脑细胞的兴奋过程,因此,越怕失眠,越想入睡,脑细胞就越兴奋,故而就更加失眠。
梦有害心理:不少自称失眠的人,不能正确看待梦,认为梦是睡眠不佳的表现,对人体有害,甚至有人误认为多梦就是失眠。这些错误观念往往使人焦虑,担心入睡后会再做梦,这种“警戒”心理,往往影响睡眠质量。其实,科学已证明,每个人都会做梦,做梦不仅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而且是大脑的一种工作方式,在梦中重演白天的经历,有助于记忆,并把无用的信息清理掉。梦本身对人体并无害处,有害的是认为“做梦有害”的心理,使自己产生了心理负担。
自责心理:有些人因为一次过失后,感到内疚自责,在脑子里重演过失事件,并懊悔自己当初没有妥善处理。白天由于事情多,自责懊悔情绪稍轻,到夜晚则“徘徊”在自责、懊悔的幻想与兴奋中,久久难眠。
期待心理:是指人期待某人或做某事而担心睡过头误事,因而常出现早醒。比如一位“三班倒”的网站管理员,由于上大夜班(夜里12点上班),常于晚7时睡觉,因害怕迟到,睡得不踏实,常常只能睡上1-2小时,就被惊醒,久之便成了早醒患者。也有的人在晋升、职称评定、分房结果快要公布前,往往也处于期待兴奋状态,难以入睡。
童年创伤心理的再现:有的人由于童年时受到丧失父母、恐吓、重罚等创伤而感到害怕,出现了怕黑夜不能入睡的现象,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好转,但成年期后,由于受到某种类似儿童时期的创伤性刺激,就会使被压抑在潜意识的童年创伤性心理反应再现,重演童年时期的失眠现象。手足无措心理:有的人受到突发事件刺激后,不能做出正确的反应,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以致晚上睡觉时也瞻前顾后,左思右想,但始终处于进退维谷、举旗不定的焦急兴奋状态。睡眠的作用有那些
第一,睡眠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据研究,促使人体生长发育的“生长素”,只有在睡眠时才大量分泌。所以,儿童的生长速度在睡时要比醒时快3倍,俗话说:“能睡的孩子长得快”,就是这个道理。故要使儿童身高增长,就应当保证睡眠多,够时间和质量。
第二,睡眠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积劳成疾”不只是一句成语,而且反映了生活经验和医学上的事实。疲劳通常与各种劳动(体力、脑力)的强度、速度及持续的时间有关,速度越快、强度越大、疲劳出现越早,持续时间越长越容易疲劳,疲劳是机体生理功能将接近最高限度的信号,这时非常需要适当休息,而最好的休息方式是睡眠。因为睡眠时,人体一方面把体内蓄积的代谢废物和二氧化碳、尿素等继续分解排泄出去,另一方面又使自身获得充分的休息。在睡眠时,人体各种生理机能普遍减低。表现在:
(1)几乎所有的骨骼肌都舒张,肌肉的紧张度普遍降低、甚至消失,身体不能维持自主的姿势。
(2)心跳每分钟减慢10~30次,血压降低10~20毫米汞柱。
(3)呼吸次数减少,吸气明显延长。在睡眠浅时,呼吸运动有节律,而睡眠深沉时,常无规律及周期性变化。肺的通气量可减少25%。
(4)唾液分泌明显减少,胃液分泌轻度增加或无变化。
(5)尿分泌减少,但尿的浓度却增加;泪液分泌减少,汗液分泌增加。
(6)深睡时,基础代谢率可降低10%~20%。体温略降低,通常清晨2~4时最低。脑组织葡萄糖需要减少,体内糖元含量增加。
第三,睡眠能保护脑力,使精神充沛。因为睡眠对人的神经系统来说,是一种不可缺少的保护性措施。睡眠和清醒交替进行,是正常生理过程,没有这种交替转换人就会发生疾病。人体大脑的皮质细胞具有高度的反应性和复杂的功能活动,它需要丰富的营养,但本身又缺乏储备营养物质的能力,所以特别脆弱。而睡眠能保护大脑皮质神经细胞,维护皮质这种高度分化的组织功能,有利于防止遭受严重损伤。失眠的分类
目前,心理学家把失眠分为三类:
暂时性失眠:只维持几天。可能由于情绪兴奋、暂时性精神紧张或时差所引起,如重大节日、会议、聚会、考试、跨时区旅行等等,大多数人可自发地调整过来,也可以把它看作一次新鲜有趣的体验。总之,在此时刻,不必惊慌,几天后会不治而愈的。
短期性失眠:持续数天到三周的时间,在人患有严重疾病或个人遭受巨大压力时常会发生。通常运用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或求助睡眠心理专家,会得到缓解和改善。
长期性失眠:可维持数年之久,有些人面对压力(甚至仅仅为正常压力)时,就会失眠,就像有的人容易得慢性胃炎或偏头痛一样,已经形成了一种应对压力的习惯性模式。通常需要医生和心理专家共同来解决。什么是健康的睡眠
评价睡眠质量好坏的标准,不只是看睡眠时间的长短,更重要的在于看第二天的精神状态,只要第二天感觉精力充沛,没有觉得不舒服,这就表明睡眠质量高,是健康的睡眠。
上床半小时内即能入睡,整夜不醒或只醒一次,不是间断多醒或早醒,睡眠深沉,不是似睡非睡,不易受环境干扰、惊醒或做噩梦,这是对高睡眠质量的要求。另外,人最佳睡眠时间应是晚上11点至凌晨2点,因此,建议不要睡的太晚,夜生活一族往往错过了最佳睡眠时间而导致彻夜难眠。
保证健康的睡眠,睡够是一方面,另外还要睡好。我国传统的祖国医学中就有“养生之道,当以善睡居先”的说法。大概意思就是睡的好,身体才会好。但是,并非多睡就是睡好,超出平时习惯睡眠时间的睡眠对人们的休息意义不大,因此睡懒觉并不能够更好的补充精力。
睡眠健康,除与时间有关外更取决于睡眠的质量。健康的睡眠也是可以“选择”的,摈弃不良的睡眠卫生习惯和保持良好的心态是至关重要的。对失眠的人们提出几点建议:
1、充分把握各自的睡眠特征,不必强求统一的睡眠模式;
2、入睡前放松,不要在上床前总在想“今晚睡不着怎么办”,否则会陷入越紧张越失眠,越失眠越紧张的误区;
3、避免不利于睡眠的刺激,如:咖啡、茶、可乐、酒精、尼古丁等;
4、按时就寝,按时起床,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5、睡眠深度不够时,要主动减少睡眠时间,不要在床上翻来覆去的“烙饼”;
6、午后可以小睡一会儿,但不要太长,一般在20~30分钟左右;
7、多参加体育运动,充分利用日光,减少白天褪黑激素的分泌,从而保证夜晚的良好睡眠。警惕安眠药
对于失眠最简单的办法莫过于吃药了,这是医生对失眠患者所能做的最直接的帮助,而作为患者,尤其是长期失眠症的患者最好留个心眼儿——那就是要节制。因为不节制地服用药物,是会产生心理依赖的。李少华医师提醒:
1、要把克服失眠的主导因素,放在自身主动调节的基础上,仅依靠酒精或药物调节,尤其是两者同时并用,非常危险,会极大地损害人的生命和健康,最起码,你需要忍受药物在第二天给你带来的副作用--“头晕,腿软”。
2、长期服用安眠药,会导致患者的抗药性。当一个人适应了某定量的药剂之后,他会需求更大的剂量,才会有同样的效果,于是形成一种可怕的循环:失眠导致服药再导致抗药性,继续失眠导致再加大药物剂量。这时,安眠药成为导致失眠的元凶。这种情况出现时,最好请医生和心理咨询师提供帮助。
3、及时寻找和发现导致失眠的心理因素,减少对药物的需求。
- 上一篇: 睡觉时“鬼压床”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 下一篇:浑身无力想睡觉、总是没精神是怎么回事